咨询热线
023-68662366

新闻中心

NEWS Information

东进场高架综合管廊现雏形

image.png

4月11日,在东进场高架道路综合管廊安宁渠路段施工现场,工人正在施工。(记者王媛媛摄)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王媛媛)如果把高楼大厦比喻为一座城市的“面子”,那么地下管廊就是一座城市的“里子”。

地下综合管廊是将电力、通信、给水等多种管线集中敷设在同一地下空间,如同城市的“血管”和“神经”,堪称城市功能的“地下生命线”。

作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之一的乌鲁木齐,已累计建设综合管廊44条,总长约135公里。目前城北主干道、东进场高架综合管廊雏形已现,本报全媒体记者带你去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一探究竟。

“穿罩衣”“铺床单”“搭骨架”建设“百年工程”

地下综合管廊寿命要达百年,东进场高架综合管廊建成后将有六类管线入住宽12.2米、高4.8米的“三居室”。

4月11日,在东进场高架道路综合管廊安宁渠路段施工现场,工人经过消毒、测温、打卡程序后进入工地现场。管廊设置于道路北侧人行道或绿化带下方。在地下9米的地下管廊内,管廊切面被混凝土墙体分割成一大一小三间“混凝土房”,身上还扎满了密密麻麻的钢筋架。

这条地下廊道将是热力、给水、中水等地下管线的“新家”。

顺着楼梯进入,记者来到了一个偌大的地下空间,绵延数公里,一眼望不到头。

“都说地下综合管廊是百年工程,如何确保质量呢?”城投集团乌鲁木齐地下综合管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魏茂华介绍,地下综合管廊首先挖基坑、“穿罩衣”。因为基坑比较深,要一层一层挖,每挖完一层,就得做好边坡防护。然后挂钢筋网、打上土钉,然后用细石混凝土喷锚,最终给斜坡穿厚厚的混凝土“罩衣”。挖至坑底,然后给管廊“铺床单”。“床单”得瓷实、耐用,防止沉降。两侧、地基全部稳妥了,管廊主体便开始“搭骨架”了,先组装模具,再绑扎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管廊的底板、顶板和外墙,全都要用厚厚的防水卷材牢牢“裹”住。施工采用的高性能混凝土都具有防渗、防冻等特点,可大大提高它的使用年限和承载力。

“生命线”有了“VIP通道”

记者看到,地下综合管廊三个舱室中,中间的舱室比较大,工程检修车可以进出,两边的舱室比较小。“这个就是综合舱,宽5.8米,有些给水管线的直径就有1米,对空间的需求比较大。”魏茂华说,与综合舱隔着30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分别是电力舱和燃气舱,空间略小,宽度分别为2.8米和2.2米。不同类别的管线会设置不同的舱室。比如,天然气和电缆安全等级较高,需要单独设置。

舱室的两侧,还将安装混凝土结构的支撑墩及托架,主要用来架设管线。

地下综合管廊投入运营后,管线维护均在管廊中进行。地面预留的出入口、坡道和吊装口,可供人、机械设备、物料进出。各类逃生口、排风口等可确保管廊的安全运维。各类管线的接驳口,能满足各类不同的需求。

据悉,东进场高架道路综合管廊规划西起安宁渠路西侧,东至七道湾路,沿线依次经过乌准铁路、北京北路、长春北路、东站路、河滩路、米东南路等,全长约12公里,建成后将服务于机场片区,与正在安装设备的城北主干道等管廊形成规模较大的综合管廊系统。

管廊建设“连片成网”

目前,我市持续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向提升城市承载力的“里子工程”发力。作为拓展新城区、转换发展动能重点区域的河马泉新区,在建设过程中综合统筹地下管廊、地面道路、地上绿化带、再生水利用等工程,目前已有6条综合管廊投入运营,全长28.8公里。同时通过GIS、BIM、物联网、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更加系统化、精细化地管控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

魏茂华说,建成后的地下管廊方便了各管线单位的统一管理和协调配合,不仅可以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蛛网”等问题,还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目前乌鲁木齐地下综合管廊主要分布在高铁片区、城北片区、河马泉新区、临空经济区等区域。乌鲁木齐市将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和城市道路建设,坚持因地制宜、远近兼顾、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稳步推进综合管廊的建设。

同时高标准建设信息化管廊指挥中心,为地下管线精细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支撑,切实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