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23-68662366

新闻中心

NEWS Information

重庆将变成怎样的“海绵城市”?明确了!

正如其名,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今年5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明确要以问题为导向建设海绵城市。

重庆建设海绵城市有哪些特殊性?该如何推进?日前,上游新闻记者独家专访了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管线中心副主任莫天柱。

什么是海绵城市?

山林草地是最好的海绵

图片

两江新区张家溪公园

“海绵城市是一个系统,就像人身上的血液一样,一个个海绵项目就如人体身上的细胞,各类管网就是毛细血管,负责雨水的运输。”莫天柱用一个比喻对海绵城市进行了介绍。

她说,每一个细胞和毛细血管紧密连接,然后流入各类小动脉、大动脉。海绵城市的逻辑就是经过一个个海绵项目的收集和过滤后,雨水流入管网,再汇聚到湖泊、江河。“从源头进行层层留存、净化,减少管网负担的同时,排放到江河湖泊的水也会更干净。”

“实际上,山林草地本身就是最好的海绵,经过大自然层层过滤,排出的水自然就干净了不少。”莫天柱说。

重庆作为国家首批试点城市,2015年以来,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全面推进”实施路径,实现了海绵城市“从无到有”,建设了一批海绵城市项目。

从2022年开始,重庆海绵城市的建设重点已经从项目建设转移到区域建设层面,逐步实现“从有到好”。“当前的重点工作是‘因地制宜、系统推进’,在区县形成各自的典型排水分区,通过在一个一个的排水分区中落实海绵理念,因地制宜的形成区域海绵发展路径,从源头到末端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发挥集中连片效应,由点到面,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莫天柱表示。

重庆的雨水有什么特性?

初期雨水呈酸性 杂质多

图片

仙桃数据谷绿色屋顶

重庆严格来说不是缺水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对二次污染物的削减是重点。

“重庆是典型的山地城市,由于坡度大,雨水冲刷后,大量的灰尘、杂质融入雨水,这就导致重庆初期雨水很脏。”

初期雨水的形成要经历几个阶段:第一,从天空落下时冲刷空气,雨水中融入空气中的杂质,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以及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第二,在降落地面的过程中冲刷建筑物以及各类物品的的表面,再次融入杂质;第三,在地面汇聚的过程中,由于坡度较大,造成雨水读地面的冲刷,带走地面杂质。

“由于城市聚集度高,重庆的初期雨水很脏,里面含有较多的重金属、以及有机物,雨水呈酸性。”莫天柱说,如果初期雨水直接流进江河,将会对整个水系有较大的污染。“对河流的治理是末端治理,这种方式花费很高,海绵城市的理念就是一种源头治理,通过层层净化去除雨水中的部分污染物,使得流进河流的水更清。”

如何建设海绵城市?

下“绣花”功夫

“住房城乡建设部明确海绵城市是一种建设理念,目的是形成安全、舒适、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缓解城市内涝、净化城市水环境。”对此,莫天柱有自己的理解。

第一是防治内涝,这是城市的安全问题,是底线;第二是城市黑色水体治理,能提高老百姓生活的舒适度;第三海绵城市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她认为,城市水系统建设应统筹三方面的要求,立足当下的同时,为子孙造福。

“海绵城市的建设并没有独立的海绵项目,海绵理念都是随着建设项目的屋面、道路、景观等载体同步落实的,各类设备设施在建设过程中都要求对环境影响更低。”

实际上,建设海绵城市的增量成本并不高,平均每平方米占地面积的建设成本大约只增加30-50元,远远低于水体治理的成本。

在莫天柱看来,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下“绣花”功夫,要精心设计、施工、管理。比如,时常对透水砖进行清理,保证透水孔不被堵塞;减少草坪中道路的硬化程度,采用间隔的石板等,增加渗水面积;将草坪的边沿做成下凹式收集部分雨水,天晴后这部分雨水慢慢蒸发,调解气候……

图片

两江新区悦来片区的“山地海绵”

目前,重庆已经形成了不少特色区域海绵。比如,两江新区悦来片区的“山地海绵”利用山地坡度,通过植被景观层层过滤雨水,并设计雨水池收集雨水;璧山的“大海绵”打通各个水系,让其内部不停循环净化水质。此外,秀山县的全域海绵对城区规划区域实施全域管控,从透水铺装,到屋顶绿化、雨水断接、生物滞留带、雨水花园、硅沙蓄水池等进行全方位建设。

image.png

秀山县中和广场透水步道

海绵城市就是要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重庆定了什么目标?

2030年海绵城市达到80%

图片

渝北区龙湖公园时光小区的雨水花园

截至2021年,重庆海绵城市累计达标面积共计521.1平方千米,占城市建成区比例为29.8%,到2025年将达到45%,2030年达到80%。

按照这个要求,重庆海绵城市的达标面积每年将增加5%以上。“困难在于城市建成区的面积也在不断增加,任务艰巨。”

当前,重庆的城市建成区面积每年约增加3%,预计2022年将超过1800 平方千米。按照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的安排,2022年,全市计划实施排水分区263个,面积约536平方千米,预计新增达标面积约100平方千米,新增达标比例5%以上。

2022年,将在全市43个区县开展“全面示范”,各区均打造1个典型排水分区或区域,发挥集中连片效应,突出海绵城市的理念落实。

“通过海绵城市的打造,我们城市的热岛效应将会有所改善,市民出门小雨不湿脚,河流水质将进一步提升,届时,更多的江滩、河畔会成为市民的亲水天堂。”莫天柱说。

上游新闻记者 陈竹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