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23-68662366

新闻中心

NEWS Information

地震也破坏不了?看不见的城市“大动脉”,综合管廊是什么?

挖了填、修了补的“马路拉链”,像“蜘蛛网”一样缠绕着的电缆线,暴风雨来临时的“内涝看海”……这些曾经的城市之痛,你一定深有感触。

随着国家“加强和改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针的提出,管线们终于有了“新家”,就在我们的脚下,看不见的地方——地下综合管廊。

image.png

通俗一点来说,综合管廊就是一个大型的地下“收纳盒”,各类工程管线被集中管理,每一种管线都有属于自己的“姓名”,像电力、通信、热力等。

综合管廊起源于法国巴黎,发展于日本,至今已有近 200 年的历史。巴黎的下水道系统最初是以排雨水和污水为主。1833年,巴黎为解决地下管线的敷设空间问题并美化环境,创新性地建造了“排水道 + 市政管线”混舱型综合管廊雏形。

除了保障民生的基本作用,综合管廊系统还具有一定的防震减灾功能。比如,著名的地震国——日本。1995年阪神地震期间,神户市房屋坍塌,道路损坏,综合管廊却完好无损,这大大减轻了震后救灾、重建的工作难度。现在,日本不仅是地下综合管廊技术最成熟的国家,管廊总长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image.png

虽然我国管廊的建设起步较晚,1958年在天安门广场敷设了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但如今,我们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管廊的建设,管理模式也从传统转向信息、智慧化发展。

可见,综合管廊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为什么有些地方仍在反复开挖修路,综合管廊却没有“经过”家门口?

综合管廊的建设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首先,我们要分析建设区域适宜性。综合管廊建设区域的划定原则是基于国民经济、城市功能结构、交通流量等因素综合考虑,并从“点、线、面”三个层次进行分析。

image.png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日本综合管廊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建设在大都市中心区的主要道路,到有架空线入地改造需求的区域,再到大中型商业中心区和人口密集的居住区。

所以,综合管廊应因地制宜地建设在城市重要区域和管线建设需求密集区域。

第二点,集约化开发的分析。

综合管廊的集约化开发主要体现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及优化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协同开发地下工程和协同开发海绵城市三个方面。

例如,珠海横琴新区综合管廊将高压架空线路纳入其中,节约土地 40 多万平方米。不仅盘活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已超过 80 亿元。

image.png

在节约成本、提升效益这块,高强度开发的北京商务中心区亦是如此。采用的综合管廊与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方式,实现了施工时,竖井、基坑支护等临时结构的共同利用,临时交通疏解、征地拆迁也能一并解决。

与普通管廊相比,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引入“海绵城市”的理念,配备了雨水涵管,可存蓄12000立方米雨水。水资源自然积存、渗透、净化不再是难事儿。

除了以上两点的分析,还会从路由选择、建设规模合理性来研究。路由选择是综合管廊布局规划关键问题重中之重,需要综合考虑,才能以最小成本创造最大效益。为管线们专属打造的新家,与地下水等腐蚀性物质隔绝,寿命得以延长,从而更有效地保障城市生命线系统的高效运转。

image.png

一览无余的天空,没有“补丁”的路面,我们的城市是不是看起来更“清新”了?未来,综合管廊将深层次紧密结合科技,更好地反哺“韧性城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