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参建的是泰州市最大的一座地下综合管廊,一定要全力以赴,保质保量。”一进场,中交路建泰州高港大道改造及综合管廊工程项目经理赵世杰便定下项目高质量建设总基调。
由中国交建承建、中交路建施工的泰州高港大道改造及综合管廊工程全长2.5公里,其中综合管廊主体结构分燃气舱、综合舱和电力舱,宽8.7米,高4米,覆盖土厚度约2.5米。项目建成后,将为线路范围内的通信、电力、给水、燃气等管道的敷设提供安全、独立的空间,方便政府实施统一规划和管理,也将美化城市景观。
项目建设伊始,防水问题便横亘在项目团队面前。综合管廊位于富水软弱土层,开挖深度大,防渗要求高。“只要解决了管廊节段连接位置的变形缝渗水问题,管廊防水便迎刃而解。”项目团队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明确了方向,赵世杰便召集项目骨干潜心攻关,提出了一套变形缝支模体系:通过改进端头模板工艺,采用“嵌缝板+薄钢板”的形式,利用既有结构钢筋与垫块作为模板支撑架,以薄钢板加固嵌缝板,配合垫块对嵌缝板进行加固,有效避免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嵌缝板产生位移和变形。新的支模体系一经运用,便广受好评,在提升质量的同时还有效提高变形缝相邻两节作业效率,施工时间由原来的20天缩短至16.5天,防水等级也达到设计二级标准。
随着地下管廊施工基本成型,新的问题又浮出水面。燃气舱宽度仅有1.7米,出线井位置还有150多度的折角,如此狭窄的空间根本无法支撑现有设备开展支墩安装作业,如果采取人工作业,支墩安装精度便无法保证。
正焦头烂额之际,一个手拉葫芦给了陈雁云灵感:如果在支墩安装的位置做一个框架,配上手拉葫芦,不就能轻松地把支墩吊起来了吗?说干就干,他立马带领技术团队埋头攻坚,经过反复试验,一种定制的型钢吊架应运而生:通过在吊架底部安装滚轮即可实现支墩的短距离运输,并在吊架顶部设置手拉葫芦,便于支墩平面、标高、垂直度等参数的调整。“型钢吊架的运用,不仅解决了空间狭窄导致的设备无法运输的问题,也极大提高了支墩安装的精度。截止目前,项目1025座支墩已经全部完成,精度均符合验收要求。”陈雁云说。
项目团队对于质量的追求不止于此。凝聚了团队智慧的钢筋三段式卡尺校核定位、槽道安装定位等质量管理成果无不彰显着项目部将“质量第一”的理念贯穿在建设全过程。
“历时777天鏖战,我们终于啃下管廊建设这块‘硬骨头’,为公司后续管廊工程建设打下高质量样板。”赵世杰看着已经通过验收的地下综合管廊骄傲地说。
来源
交通建设报
中交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