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23-68662366

新闻中心

NEWS Information

青岛建强全过程管理服务体系,新建民用建筑100%推行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近年来,青岛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推动城乡建设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通过建立完善政策服务管理体系,推出财政+金融激励扶持政策,创建绿色生态城区(镇),培育绿色建筑产业园区等举措,持续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全市新建民用建筑100%推行绿色建筑,累计建成绿色建筑超1.3亿平方米,推行星级标识绿色建筑2264万平方米。

坚持规划先行,加强政策引导。坚持规划先行,先后发布《青岛市绿色建筑与超低能耗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1-2025)》《青岛市“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青岛市绿色建筑与超低能耗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1-2025)》为全国第一个基于2019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的城市级规划,获全国建设行业科技成果、省建设科技创新成果。发布《青岛市推进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各类建筑星级标准要求。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青岛市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工作的通知》,引导星级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发布《青岛市绿色生态城区(镇)建设技术导则》,开展绿色生态城区创建,首批创建5个绿色生态城区、2个绿色生态城镇。

完善支持措施,创新金融协同。设立绿色建筑专项奖励资金,对具有示范推广意义的高星级绿色建筑予以资金奖励。建立绿色金融助推机制,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绿色信贷产品服务等八类金融支持措施,推动金融机构丰富产品体系。启动绿色建筑预认定与绿色金融联动发展机制,经预认定为星级绿色建筑的项目,可申请有关银行绿色项目贷支持,为企业争取绿色建筑项目贷批复50余亿元,帮助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鼓励绿色保险实践,发放山东首单附带“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的绿色贷款。

实施过程管控,促进项目落地。完善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机制,通过日常监督、专项核查、“双随机·一公开”、标识认定等措施的有机结合,强化绿色建筑实施情况的事中事后监管。将实施绿色建筑的要求纳入《建设条件意见书》,作为土地招拍挂和出让要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增加绿色建筑专篇,纳入施工图审查;将绿色建筑实施情况纳入建筑节能专项验收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体系。探索绿色建筑专项核查管理机制,加强全过程闭环管控,促进绿色性能落地。

强化产业培育,完善链条保障。引导培育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主动对接行业龙头企业来青设立区域总部,壮大行业规模实力。引导重点片区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在中德生态园建立以被动房技术为核心的产业联盟,年产值可占被动房同类产品全国市场的20%。在莱西夏各庄镇培育绿色建筑产业园,已投产亿元以上项目29个,2023年实现绿色产业产值28亿元,示范基地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打造高星级绿色建筑标杆项目。积极引导培育先进典型,青岛胶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青岛海天中心t2塔楼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3年度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成为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实施以来山东省唯二的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青岛莱西万达广场等四个项目获得山东省2023年度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山东省2023年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试点示范项目评选中,全省共有8个项目入选,青岛独占7席。

下一步,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发布《青岛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从土地供应、财政奖补、金融扶持、链条保障等方面对绿色低碳建筑发展持续输出政策支持,以点带面构建由绿色建筑向绿色城市宏观发展的系统格局,推动绿色建筑、绿色城市发展实现更大飞跃。

相关链接:青岛绿色建筑案例

案例一:青岛胶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



走进胶东机场航站楼,温度和湿度十分适宜,即使是在室内也不会觉得压抑。航站楼里面还布置了森林花园和喷泉,让人感觉赏心悦目。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是世界首个采用集中式单体五指廊造型航站楼,五指廊造型航站楼使旅客赶往各个登机口的步行距离不会过长,最大步行距离控制在550米以内,45分钟内即可实现国内中转。建设总长度19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是国内首个建设综合管廊的机场,名列国家综合管廊重点试点项目。

如何在保证航站楼舒适度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胶东机场以地板辐射供冷供热和分布式送风为核心技术,实现了温湿度的独立控制,可根据需求分区域调整温度和湿度,使机场始终保持一个恒定、舒适的气候环境。根据实际监测数据,这种空调系统相比同类建筑,节能率高达32%,每年可节省约240万元的费用。胶东机场在满足景观美化同时,拥有56.58%的高绿地率碳汇生态系统,场地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5%,是一座“会呼吸”的机场,是全国首个绿色“海绵机场”。

同时,机场采用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装设4万平方米光伏板,每年发电量能够达到338万千瓦时,机场在运行阶段的碳排放强度每平方米为31.9千克,仅为其他同类国际机场碳排放强度的三分之一,真正做到了节能减排,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低碳机场。作为中国民航首批18个“智慧型机场”示范项目之一,胶东机场以bim应用贯穿规划设计、施工建造和运行维护全过程,实现了机场的绿色运营,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机场树起了中国标准。”

案例二:青岛海天中心t2塔楼



青岛海天中心t2塔楼的“云上海天”已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圣地。“站在海天中心81层,在全玻璃结构的三角形观景台向外眺望,有种身处天空之城的震撼。而且令人惊讶的是,高层内部环境非常安静,基本感受不到强风对建筑窗户的冲击声。青岛海天中心作为青岛的地标建筑,代表了青岛的进步和成就,是这个城市的骄傲。”来到青岛海天中心参观的游客说。

青岛海天中心的设计理念秉持着“绿色、科技、人文、智能”的原则,获得了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leed金级认证和中国首个超高层新国标绿色建筑三星认证,是青岛首个、山东省首批全生命周期深度应用bim技术的超高层大型综合体。青岛国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天中心的玻璃幕墙全部采用了国际领先的高分子硅基保温隔热材料保护外露型材。玻璃选用了双中空充惰性气体的低能耗节能玻璃,这种玻璃不仅透光性好,还能降低能耗。而且,所有的型材都采用了双桥断热型材,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冷桥效应,让室内环境更加舒适。外片玻璃进行半钢化处理,既能保证室内观景通透清晰,也降低了幕墙光污染。t2塔楼的69层增设了世界上首个非规则水箱的液态阻尼器,提升了建筑本体安全性和用户舒适度。空调系统采用了冰蓄冷空调制冷机组和变风量vav空调系统,这是北方地区少有的技术。新风系统还采用了中效过滤+静电除尘净化处理,就像给空气洗了个澡,能有效地控制室内的pm10和pm2.5浓度。此外,海天中心创新应用了桁架集成平台爬模技术,相较于传统建造模式效率提升三倍,可以达到‘5天造一层楼’的效率。”

青岛海天中心还是青岛首个、山东省首批全生命周期深度应用bim技术的超高层大型综合体,是一个创新和科技相融合的标志性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再到后期运维都应用了bim技术,自主搭建了智慧建造云平台,实现了大型复杂建筑“人、机、料、法、环”的智能化管控。打造ibms综合运维管理平台,平台综合应用物联网技术并与建筑各系统相结合,实现了bim与建筑运维相关联,提升了建筑的智能化运维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建筑的可持续运维能力。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肖芳 报道)

责任编辑: 张晓帆

上观号作者:大众日报